必赢76net(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76net必赢官网下载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期:2023-09-12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结合本学科特点,确立如下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坚守科技伦理和学术道德;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工程实践技能,全面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动向

3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勇于解决科学技术难题;具有协作、奉献、创新精神,在前沿基础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新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专门技术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发、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根据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特色,面向国家、地方和社会发展的急需领域,设置下列研究方向:

1通信与信息系统

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天地一体化网络;空间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无线定位与导航系统;无线网络安全等。

2信号与信息处理

智能信号处理;多媒体信号分析、处理与识别;地质勘探中的波传播与成像;相空间信号处理;医学成像和医学图像处理,多光谱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等。

3天线与雷达系统

新型天线理论与设计;多天线技术及阵列信号处理;射电天文电子工程;超宽带雷达及其应用;量子雷达及其成像技术;现代雷达系统;天线与电波传播;微波、毫米波、太赫兹技术等。

未来根据信息与通信学科的发展需要,适时增设其它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5学年。

四、培养方式

1. 博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由系所集体培养,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时,必须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导师联合指导。

2. 导师或导师团队应根据本培养方案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坚持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课题科研工作相结合,合理制订培养计划。

3.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以提高品德修养、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理论、拓宽视野、掌握学科发展前沿为牵引,学习一定数量课程。在科学研究工作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开展研究工作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还应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讲座会及其它学术活动,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拓展知识面。

4. 研究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选修综合素质课程、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公益劳动。

5. 研究生的培养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国内、国际上进行校际间联合培养。

五、课程学习

1.博士研究生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公共学位课、学科学位课、学科选修课、其它选修课。

2.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至少1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6学分(含思政课程2学)。

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编号 统一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公共学位课 1 141006 MLMD60011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必修
学科学位课 1 051007 AUTO600305 泛函分析及应用 2 选修≥4学分
2 052010 INFT610205 数字信号处理(II 3
3 052004 INFT610105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3
4 052165 INFT610705 现代反演理论及其应用 3
5 052015 INFT610405 信号检测与估值 3
6 052001 INFT710105 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2
7 052073 INFT610505 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 3
8 052013 INFT710505 微波有源与无源电路原理 3
11 052075 INFT710905 高等电磁理论(B 3
12 052007 INFT810105 计算机视觉 2
13 052016 INFT710705 视频处理与通信 2
学科选修课 1 051003 INFT600205 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 2 选修≥4学分(注:《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必修
2 051014 SKZH600205 工程伦理(二) 2
3 052003 INFT600305 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4 052011 INFT710405 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其应用 2
5 052076 INFT711005 微波设计与综合测量实验 2
6 052078 INFT711105 非平稳信号的广义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2
7 052080 INFT711205 反问题与机器学习导论 2
8 052126 INFT711305 盲信号处理 2
9 052132 INFT610605 线性空间与矩阵分析 3
10 052164 INFT711405 矢量量化与图像处理 2
11 052178 INFT711705 无线通信 2
12 052198 INFT610805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s 2
13 052199 INFT711805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
14 052203 INFT711905 Principle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2
15 053172 INFT712105 天线设计、组装与测量 2
16 053174 INFT712305 Multi-Antenna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2
17 053193 INFT740105 Sparse   Signal Process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2
18 053194 INFT740205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Fundamentals   and Machine Learning Perspectives 2
19 053208 INFT712605 逆问题与优化计算方法 3
20 053232 INFT712705 5G移动通讯系统 2
其它选修课 1 053215 EELC613205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05 1
2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必修环节 1 001999 BXHJ800399 学术活动(讲座) 2 必修
2 001987 BXHJ600699 社会实践 1
3 001972 BXHJ800799 两助一辅 2
4 001995 BXHJ800299 基金撰写 1
5 001970 BXHJ800999 国际化交流 1
6 001986 BXHJ800499 开题报告 2
7 001994 BXHJ800199 中期考核 6
8 001971 INFT600499 文献阅读 2

六、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讲座)、社会实践、两助一辅、 基金撰写、国际化交流、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文献阅读等。必修环节按学分计算,共17学分。

1.学术活动(讲座)

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包括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1次、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5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还需自己公开做讲座1次。

前沿系列专题讲座是指由各学科组织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的系列讲座(每个系列一般由5个以上讲座组成)和新港报告系列英文讲座(可跨学科)。

完成学术活动(讲座)并经学院审查通过后,记2学分。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社会实践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它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

博士研究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3.两助一辅

两助一辅是指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和辅导员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需完成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辅导员工作,或者采用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完成学位论文之外的其它助研助管工作替代。博士研究生完成以上任务后,填写两助一辅工作清单提交学院,经学院审查通过后记2学分。

4.基金撰写

博士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科研基金申请书的撰写,从而培养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完成国家科研基金申请书撰写后,由导师对申请书撰写质量进行把关并签署书面意见,然后提交学院,经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5.国际化交流

博士研究生在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前需完成国际化交流活动,至少完成以下之一:

1 CSC项目;

2)与国(境)外联合培养;

3)国(境)外短期出访、国际组织实习(三个月以上);

4)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境内外国际会议均可,须由学科认定高水平会议名单),并做墙报展示或做口头报告;

5)选修国外高校全英文在线课程(MOOC),并取得合格证书;

6)参加国际专业竞赛并获奖。

博士研究生完成以上项目后提交书面总结,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后,计1学分。

6.文献阅读

博士研究生应该结合学科发展和论文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研究生完成文献阅读后,必须结合论文研究方向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具体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现有研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等,经导师签署意见后提交学院审核,通过后记2学分。

7.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或学科前沿领域发展趋势,选题前必须进行相关领域文献阅读,并对选题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同时提出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主要创新点等研究方案。选题报告由系所统一组织,选题报告评议小组由不少于3位(含导师)专家(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导资格的副高级职称)组成,通过听取研究生的开选题汇报,对其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难度等做出客观评价。通过后记2学分。

8. 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二学年起至第三学年末完成,考核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每人两年内最多有两次参加中期考核机会。中期考核由系所统一组织,系所应成立由不少于5名(含导师)专家(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导资格的副高级职称)组成考核专家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通过后记6学分。

9.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是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应体现所在学科领域做出系统性和创造性学术成果,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达到了学校和学部相关文件规定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后方能申请答辩。

学位论文的送审、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要求参照《电子与信息学部博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电子与信息学部硕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要求执行。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预答辩可作为学术活动(讲座)。

上一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085402)信息与通信工程项目硕士培养方案

下一条: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学术型硕博贯通研究生培养方案

XML 地图